AICoin动态

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基金招商是否

新闻 2025-08-17 10:59

  

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基金招商是否还是出路?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 实习生 王超奇】自今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办一号文”)以来,以往火热的基金招商在地方政府招商的过程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备受关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意见的公告。其中,再次提及设立政府投资基金要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要求,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如今,“国办一号文”发布已有半年,广西、甘肃、广东等地也纷纷对政府投资基金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该如何理解?在现实中对基金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招商又有何影响?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多位基金管理机构和地方招商人士,展示新规下的各方变化。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基金招商按下暂停键。甚至有从业人士表示,当前的大环境下,基金的招商作用会被进一步强化。

  这里的大环境是指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颁布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背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要求对于不得违法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等优惠政策,这对于以往地方政府给予招引企业税收、土地优惠的招商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沈青(化名)在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工作多年。沈青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并不是基金招商不能做,基金以投资优质项目为目标,基金投资的产业链上的链主型项目,必然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起到招商的作用。甚至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发布后,基金招商的作用更加强化。

  另一名政府投资基金资深从业人士陈默(化名)也持同样观点。陈默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基金的作用本来就是培育产业,促进产业发展,以招商为目的招商引资是你来我就投钱给你,你不来我就不投。现实中一只基金设立后很难说就是为了招商,更多是围绕地方的核心优势产业,赋能当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招商的作用也可以发挥,但两者之间的界限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

  但在沈青看来,设立基金是不是以招商为根本目的,其实边界比较清晰,“如果某只基金主要是单一区域地方政府出资做LP设立,不区分行业,不区分赛道,不对项目做实质研判,不考虑财务回报,只是与招商单位做联动,基金只是出资工具和通道,甚至招商部门要前置审查或者有一票否决权,这就是典型的招商基金,以后这种基金可能压力很大”。

  沈青表示,无论是“国办一号文”中相关的表述还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征求意见,其实大背景都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在‘国办一号文’之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发布后,公司就在调整策略,目前基本形成了共识,不再设立没有明确行业、没有清晰赛道的单纯以招商为目的基金”。

  沈青进一步解释道,“国办一号文”发布之前,他们认为如果拿钱只是为了给地市做招商,就会存在“两不靠困境”:一是地市想要的项目和基金机构想投的项目,双方的筛选标准不一样,投资标的筛选会相互不认可;二是基金机构想做项目的节奏和地市的出钱能力/时间不匹配,地市现在做长期出资的很少,基金会出现无钱可用的困境,“大部分地市都是投了钱就想立竿见影,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不过,沈青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对于所谓的招商基金也没有强制的退出机制,目前很难一刀切地完成市场出清,做与不做招商基金更多是由基金管理人的生存策略决定。

  从当下的影响来看,陈默认为,要求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后,对基金机构的影响可能并不是很大,对地方政府的招商工作可能更有影响。

  中部一长期负责地方招商工作的罗敏(化名)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出台后,对所在地招商工作有影响,但根据区域不同,影响也不一样。首先是部分细则还没出,执行起来可能目前还存在模糊的空间;其次,就中西部地区而言,财政吃紧,能给到基金的钱很少,基金招商的项目目前在整体招商项目中占的比例并不高;最后,基金即便按照市场化的投资,这个投资同时本身就会起到招商的作用,所以总体来看,对部分地区影响不会很大。

  罗敏表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发布后,地方招商所有的一事一议都被取消,企业自发的流入就看当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这种情况下,沿海和一线城市肯定要比中西部地区有优势,但中西部地区不可能不发展,地方经济要发展,本土培育是按部就班的动作,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招商不可避免。

  在罗敏看来,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实际上涉及的是返投比例的问题,“政策这样表述可能是害怕各地盲目竞争,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中西部都是‘吃饭财政’,地方财政压力很大,大家如果再相互攀比,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甚至是加重地方财政的负担”。

  在新的环境下,无论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施行,还是“国办一号文”等政策的相关表述,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如何在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开展招商工作。

  罗敏直言,现在的形势下,想靠存量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很难,只有靠增量,那就要招商。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招商工作比之前更加艰难,招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说之前只需要简单粗暴地出政策、给优惠,现在需要招商人员对区域情况、对产业发展、对招引企业所在产业链的位置等有更精细的理解,这样才有可能打动企业。

  罗敏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对招商这块要求非常严格,据他了解还没有哪个地方敢突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要求,所有的突破都是以市场化的形式,比如由国资开发产业园区为地方招商提供一些支持,但无法与之前的土地税收优惠相提并论。

  沈青的观点更加往前一步。在沈青看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发布以后,基金的招商功能会进一步被强化,甚至基金成为地方政府招商的唯一抓手,但这也对基金管理人和地方政府提出了要求。

  现实层面,地方政府与基金管理人也在加强协同。陈默表示,中西部的招商部门之前可能对政策、土地价格、当地的主导产业更了解,但对产业链的情况、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项目的收益等微观层面的事情比较欠缺,现在地方招商部门也在跟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加强协同。

  基金管理人和地方政府有协同,但也有博弈。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某种程度上,基金管理人需要服从LP的意志,但基金管理人也有自己的专业判断。

  陈默说,现在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地方政府可能推荐了很多项目,但投资机构尽调论证后发现不符合投资标准的都不能投,这是普遍现象,但投资机构有义务让地方政府知道这个项目哪里不行,为什么不行,开明的地方会有一定接受度,不开明的地方还是会对投资机构不满,可能就会换管理人。

  “基金招商对管理人选项目能力、地方政府对区域产业规划的合理性及持续出资能力,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处理不好基金管理人和地方政府都面临被追责的双重风险。”沈青告诉记者。

  在沈青看来,本土的基金管理人想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提高自身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认知能力,并有效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筛选优质项目,并逐步提升自身募资长期资金的能力,扩大自己在全国的声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而地方政府也需要转变理念和思维,不能一味追求大项目和当期可见的税收贡献等。

  “地方还存在的一种思维就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管你项目好与坏,能落到我这就行。”陈默说道,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他们对于基金的核心诉求其实就是为了招商,他们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一点沈青也深有所感。她对记者表示,部分地方政府还是想用过往的经验招商,把别人培育好的企业直接挖过来,这种方式已经走不通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依然没有想明白怎么与基金机构合作,很少有地方主动和基金管理机构深入研讨基金和当地经济发展如何有效协同、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核心问题,地方政府需要找到真正懂产业的管理人,才能在公平竞争时代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助推器”。

上一篇: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下一篇:从课堂到乡野国家艺术基金“乡村文创人才”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