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in动态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批26家基金公司拔得头筹

新闻 2025-05-24 08:14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批26家基金公司拔得头筹

  《财经》新媒体获悉,部分基金公司五一节前就已接到通知,开始筹备此次产品的申报和发行材料。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原以为会像当初中证A500ETF一样,火速上报马上批,结果没有预期那么快。《财经》新媒体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早已将宣发物料准备就绪,以便获批后迅速响应。

  据业内反馈,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会尽快启动发行。“估计又是一场发行大战。”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直言,主动权益基金的宣发已经很久没这么卷过了。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对基金公司管理能力和系统能力提出了全新考验。与传统固定费率基金不同,浮动费率基金需实时跟踪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期限与收益情况,在赎回、转出或合同终止时精准计算管理费,这要求基金公司具备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能力与强大的数据处理、计算系统。

  公募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备受关注。一方面,代表着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试点和探索新模式的推进;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发行的浮动费率基金起到“打样”的作用。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明确,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试行一年后,及时开展评估,并予以优化完善,逐步全面推开。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上报时间是在5月16日。证监会官网显示,26家基金公司在当日下午提交了申报材料。从上报到拿到批文,仅用时一周。

  从首批管理人名单来看,以大型基金公司为主,宏利基金是唯一参与此次申报的外商独资基金公司。

  从产品类型来看,只有博时卓睿成长是股票型基金,其余25只都是混合型基金。

  《行动方案》提到,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上述表述并未提及具体的数字。《财经》新媒体了解到,在实际的落地中,持有期的标准是一年,费率档位分为0.6%、1.2%、1.5%,具体如下:

  当投资者赎回、转出基金份额或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发生时,持有期限不足一年(即 365 天,下同),则按 1.20%年费率收取管理费;持有期限达到一年及以上,则根据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分为三种情况,分别确定对应的管理费率档位。

  第一种是向上浮动,若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为正,按1.5%年费率确认管理费;第二种是向下浮动,若持有期间的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0.6%年费率确认管理费;除以上两种情形外,按1.2%年费率确认管理费。

  区别于固定管理费率的产品,新型浮动管理费基金的管理费由固定管理费、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其中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取决于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长和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水平,因此投资者在认/申购基金时无法预先确定基金的整体管理费水平。

  《行动方案》也提及,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据业内反馈,相关指引尚未出台,对于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监管并未做统一要求。此外,对拟任基金经理人选,监管也没有给出明确要求,但让提交了过往业绩、投资经历等资料。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考虑到浮动管理费基金需要运行平稳,且长期业绩较好,公司选择了有一定时间业绩验证(3年以上),且相对主流基准指数有稳定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

  嘉实基金表示,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获批,通过费率机制创新将产品管理费率与投资者实际回报水平深度挂钩,将进一步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与基民的回报深度捆绑后,可能会有更多公司选择逆周期布局,在市场相对低点时多发新基金。但对销售渠道来说,低谷时期的产品销售难度很大,而且创新产品的费率设计复杂,客户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该销售渠道认为,需要一定时间对客户进行普及,增强客户的理解后,才会有更多客户选择。

上一篇:探秘货币的秘密:如何设计21世纪的货币体系?

下一篇:中国证监会批复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猜你喜欢